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认真做好2002年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春运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4 04:30:44  浏览:915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认真做好2002年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春运工作的通知

建设部


关于认真做好2002年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春运工作的通知
 
建城[2002]13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北京市交通局,上海市城市交通局,重庆市交通委员会,深圳市运输局:

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2002年春运自1月28日起,至3月8日止,期限为40天。为切实做好今年春运中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春运的组织调度工作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春运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分管领导牵头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春运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春运中城市公共交通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调度工作。应根据当地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春运的特点和客流变化规律,主动与有关部门加强联系与沟通,及时掌握天气、道路、安全、客流等春运动态和信息,有序引导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春运客流,有针对性地制订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春运的具体方案,对客流骤增、气候变化、特别是雨、雪、雾等突发情况要有应急措施和预案。要重点组织好火车站、码头、机场等乘客较为集中场所的调度和疏散工作,适时增加运力投放,确保乘客及时疏散。各级领导要关心运营一线职工的生活,安排好后勤服务,创造良好条件,保障春运期间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强化安全管理,确保营运安全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家经贸委《关于认真做好2002年春运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树立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思想,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春运安全保障措施,并通过加强教育和监督检查,确保安全营运。要在春运交对公交车、船以及车站、码头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技术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确保城市客运设备、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公交企业要密切配合公安等部门,强化公交沿线和车站、码头、机场的治安工作,严防各种破坏公共交通安全的行为,重点开展禁止乘客携带易燃、易爆及其他危险品乘坐车、船的宣传和查堵工作,确保春运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三、进一步清理整顿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市场,改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营运环境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交通、公安、财政、物价等部门,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交通部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城市出租汽车等公共客运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9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0]22号)精神,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营运的专项治理工作,从严查处、坚决取缔各类非法营运活动;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行为,防止借春运之际开征新的收费项目或擅自提高收费标准;严禁经营不合格的企业和人员参与春运工作。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公安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公安部、建设部关于实施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畅通工程”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8号)精神,结合“畅通工程”的实施,按照公交优先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公交车辆营运速度,充分挖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

四、广泛宣传,优质服务,有效监督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在春运期间,利用各种媒体和舆论工具,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工作,广泛宣传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清理整顿工作、“畅通工程”、交通安全法规及春运期间涌现出来的好人新事,抵制不正之风,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春运期间,各地要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这一主题,广泛开展规范化服务。并根据春运的特点,结合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创建精神文明示范窗口”等活动,做到行车有序、站风良好、服务规范、礼貌待客。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通过新闻媒体等形式加强社会监督。

春运结束后,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表彰先进。为及时总结全国公共客运交通行业的春运情况,请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春运总结以书面形式于2002年3月15日之前报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二年一月十四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区街经济发展和加强城市管理的若干补充规定

广东省中共广州市委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区街经济发展和加强城市管理的若干补充规定
中共广州市委



198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三次区街工作会议,分别制定了加快区街经济发展和加强城市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促进区街经济发展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这些文件特别是1992年后有关区街工作的文件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要继续贯彻落实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改革的深入,区街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了适应新的形势,特作如下补充规定:
一、以明责分权为核心,进一步将区能管好的事权放给区管
去年,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城市管理的若干决定》明确指出,我市城市管理的体制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块为主,条条保证,社会监督,依法治城。实践证明,分级负责、以块为主的指导思想是完全正确的。要加快区街经济发展和加强城市管理,必须实行“两级政府
,两级管理”的体制,深化对区一级政府的地位和职能的认识,按照明责分权的原则,凡有利于区街发展而区街又能管好的事权,要尽量下放,放手让区街去办。当前,要在以下几方面明责分权:
(一)下放以商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规划和管理权。除市属大型商业企业及市级商业批发企业由市直管外,其余商业零售企业应有计划地下放给区管理,可先在荔湾区、越秀区进行试点。各区设立商业网点办公室,根据市和区的商业发展规划决定商业网点的设置,网点配套费也相
应下放给区。为了充分发挥老城区第三产业的优势,在北京路、教育路和西湖路,上下九路和第十甫路,农林下路、东山口和署前路,江南大道北和江南大道中等路段分别建立商业中心发展区。在发展区内原则上只能发展商业项目,建设和完善一批特色商店和专业街。各商业中心发展区内
的临街公房,可按优惠价向区有偿转让,再根据区内商业发展规划进行扩建改造,以扩大商业经营面积。商业企业对原使用的公房单独投资改造、扩建的,原结构外的新增面积归商业企业所有;与房管部门共同投资扩建的商业用房,其产权可由双方按投资比例确定。各区要结合旧城改造,
建设若干个布局合理、档次较高、购物环境舒适的现代化购物中心,带动老城区的商业向高水平发展。
(二)城市规划实行市、区两级明责管理。区规划分局由所在区人民政府和市规划局双重领导,即区实施行政领导,市局实施业务领导。在统一规划审批、统一管理法规、统一业务领导的原则下,明确市、区两级城市规划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发展区分区规划、市
发展地区控制性规划,由市规划局负责编制;规划区内的小区详细规划、建制镇详细规划,由区规划分局负责编制,报市规划局审批;根据市、区总体规划要求编制的区属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区规划分局审批,在审批后7天内报市规划局备案。如有违反规划法规和要求的,市规划局有
权否决,并在15天内作明确批复,区规划分局必须重新审定。
城市建设项目分级明责审批。凡区属建设项目,除规划30米以上的主干道临街建筑、市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内建设项目、30层和高度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外,均由区规划分局审批,其中15层以上、30层以下的单体建筑须经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室会审;各区辖内中央、省、市
属单位不增加高度、层数、面积的原状维修工程,已经市规划审定在控制的高度和允许的容积率内的拆建及加层,经市批准的区属综合小区和镇、村详细规划内的报建项目,由区规划分局审批。区规划分局审批的项目,须在批出之日起7天内报市规划局备案;市规划局审批的项目,也应把
审批副本知照有关区规划分局。区规划分局审批的项目,如有违反国家规划法规和设计技术要求的,市规划局有权否决,在收到备案后15天内批复,区规划分局必须重新审批。
(三)加强区的城市建设施工管理职能。市在制订和审查分区规划、小区规划时,要吸收所在区、镇政府和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参加;所有建设项目工地施工,由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街道城管部门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监管;建立《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管理制度,开发小区及开发项目
的公建配套设施及有关规定,必须按规划要点在《项目手册》内如实登载,由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如开发单位和建筑施工单位有违反《项目手册》管理行为的,分别由区和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处理;小区建成后,由所在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验收合格后,由市有关主管
部门发给小区合格证。
(四)下放公园、绿化设施的产权。已经下放管理权的公园和绿化设施,在建立产权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下放产权。由区管理的非主干道两旁树木,除列册保护的古树名木外,如因建设需要砍伐20株(含20株)以下的,在按有关规定落实补植措施后,委托区园林绿化
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所有下放的公园、绿化设施,以国有资产形式列册落实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由市园林局与区确定管理、保值增值的责任目标,由区综合管理。市园林局进行年度审核及日常监管,如发现重大违章行为,有权通过行政或法律途径予以制止,并追究有关主管人员责任。


(五)下放区内道路及两旁物业的综合开发权。符合市总体规划的各区道路开发,在投资和开发商落实的前提下,可参照海珠区宝岗路模式由区组织开发。
(六)凡区投资的公司、不直接冠用广州市名称的自然人投资的公司、市外单位在各区设立不直接冠用广州市名称的公司、区属法人与自然人共同投资的公司、区属企业与区外企业联营的公司,均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委托区工商行政管理分局办理工商登记和管理。
(七)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规定,生产条件不需要国家和省市综合平衡的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下的合资、合作项目由区审批,并委托区发放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并于批准之日起7日内报市外经贸委备案。
(八)下放环保管理执罚权。除跨地区生产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和污染比较严重、监管技术要求高的项目由市环保主管部门管理和执罚外,一般环保项目由区环保主管部门依法管理和执罚。部分由国家规定归口市管理和执罚的项目,可由区申请、市委托
区管理及执罚。
(九)下放劳动、人事管理权。在市每年下达的编制计划内,区可按有关规定,决定区属机构的招工和人员安排。
(十)为了加强市政建设、园林绿化的管理,各区可成立市政园林管理所,归口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业务上接受市对口部门的指导。市内马路与人行道的维修实行统一管理,市管马路的人行道归市维修,区管道路的人行道归区维修。以后,市管的马路要有计划地下放一批给区管
理。
二、给予黄埔、白云区介乎老城区与县级市之间的一些管理权限
黄埔区和白云区地域比较广阔,管理相对自成体系,是广州未来发展的东翼大组团和北翼大组团。这两个区的充分发展,以建设广州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至关重要。因此,应当给予一些特殊的政策措施,迅速增强其经济实力,才能承担起日益繁重的市政建设和城市管理任务。
(一)黄埔、白云区内征收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在总额中扣除上缴中央、省部分以及上交市地铁建设费后,其余部分在“九五”期间按市6区4的比例分成,区留成部分必须保证专项用于区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二)市国土局每年拨给黄埔、白云区各500亩土地使用指标,委托区政府行使土地使用审批权,在服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每次可审批耕地3亩或非耕地10亩,审批后要报市国土局备案。
对有农村的其他区,由市国土局拨给天河区300亩,海珠、芳村区各200亩土地使用指标,委托区政府行使土地使用审批权,审批办法与黄埔、白云区相同。
(三)黄埔、白云区的区属投资项目,由区按审批权限核准用地面积、用地红线后,到市国土局签订土地使用合同、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发给《土地使用证》,并由区规划分局发给《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市国土局批准区外单位征用黄埔、白云区内土地,须知照所在区的国土及规
划部门。
三、进一步加快区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步伐
(一)各区要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寻找并强化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区属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列入全市资金平衡盘子和市技改及科技开发资金盘子,以项目带资金形式支持区的技改和高新技术项目。“九五”计划期间,市要有计划安排一
些重点项目与区合资合股兴办,带动区工业发展。在白云区江高镇、竹料镇和良田镇内建立市经济联合发展区(具体鼓励措施办法另制定),加快发展老城区与城乡结合区新的经济联合体,推进区属企业上档次、上规模。
(二)加快区街经济体制改革步伐。要加快区街企业产权评估、界定工作,采用多种形式,推动产权流动重组,加快企业制度创新。实行股份制的区街企业,其股权设置和职工参股比例,各区可根据“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大胆探索。街道行政性经济管理公司转制为集体资产经营公司时
,可适当放宽注册资金条件,给予注册。
(三)做好区街行政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培养引进工作。50岁以下的管理人员要经再培训,3年内基本达到大专文化程度。通过干部交流充实区、街管理第一线,继续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区、街挂职,加强区、街管理干部队伍。
四、严抓严管,切实加强城市管理
(一)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总的原则是:有利于加强城市管理;避免职能交叉和职能真空;统一、高效、精干。市成立城市管理监察支队,下设城市规划监察大队、市容环卫监察大队、市政监察大队和公共客运交通场站监察大队,由市支队直接指挥,业务上受主管部门领导
。各区设立城市管理监察大队,街设立中队,实行区域包干责任管理。市、区两级财政对这支执法队伍要拨足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克服以罚代管现象。
(二)加强“盲流”人员的管理。由公安、民政部门每天出动专人专车,及时收容流入闹市区内的“盲流”人员。建立收容农场,对“盲流”人员进行边审查、边学习、边劳动、边遣送。对外来人员搭建的窝棚,要发现一个拆除清理一个。
(三)主要交通干道、重点商业区和“窗口”地区临街单位的门前清洁卫生,由所在地段临街单位出资交街道统一雇请专人负责保洁。
(四)下大力气全面清理占道经营。各区、街要列出清理的重点地段特别是内街消防通道,组织大规模清理行动,首先清理工业品占道经营,接着清理农产品占道经营,切实解决好主干道和“窗口”地区的乱摆乱卖、乱停乱放、乱搭乱建问题。对街道的城市管理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检
查评比,奖励先进,对后进的街道责令限期改正。
(五)市内施工工地必须实行围蔽作业,依法限制噪音,施工工地出入口部要硬地化,设置洗车槽和沉浆池,做到文明安全施工。加强对户外广告和灯饰广告的规划管理,按市、区各自管辖地段和职权,由市、区分级审批广告。
五、强化实施和监督机制
(一)市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做好宏观管理、规划、指导、协调、监督、服务工作,并结合机构改革,强化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健全各项办事制度。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精干稽查人员,对下级职能部门的审批业务实行经常性的检查、指导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必
须保证和创造性地执行市委、市政府有关区街工作的政策措施,各部门发出的有关区街工作的文件不得与本规定相抵触,如在执行中打折扣或具体否定和拖延的,应对照规定,按组织法追究领导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各区要严格按章依法办事,加强自律,用好各项审批权限,审批后及时报市对口部门备案。如有违章、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并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三)市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本身的业务,与市人大常务会各专业委员会协调配合,抓紧做好急需的城市规划条例、街道办事处工作条例、小区开发管理条例、城市道路桥梁管理条例、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广告灯饰管理条例等立法工作,实现城市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
(四)市委、市政府两个办公厅的督办机构,要对本《补充规定》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在一年内要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上报市委、市政府。



1995年11月15日

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3年第6号)

《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已经国务院批准,现予以发布。



主席:刘明康

二 OO三年十二月八日





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的行为,优化中资金融机构资本结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境外金融机构向已依法设立的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境外金融机构包括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金融机构,国际金融机构是指世界银行及其附属机构、其他政府间开发性金融机构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可的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外国金融机构是指在外国注册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可的其他外国金融机构。

本办法所称的中资金融机构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其他中资金融机构。

本办法所称的投资入股比例是指出资额或者所持股份占中资金融机构的实收资本总额或者股份总额的比例。

第三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对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 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应当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

第五条 境外金融机构向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应当基于诚实信用并以中长期投资为目标。

第六条 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应当用货币出资。

第七条 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投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最近一年年末总资产原则上不少于100亿美元;投资入股中资城市信用社或农村信用社的,最近一年年末总资产原则上不少于10亿美元;投资入股中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最近一年年末总资产原则上不少于10亿美元;

(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可的国际评级机构最近二年对其给出的长期信用评级为良好;

(三)最近两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

(四)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总额不低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10%;

(五)内部控制制度健全;

(六)注册地金融机构监督管理制度完善;

(七)所在国(地区)经济状况良好;

(八)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金融业风险状况和监管需要,可以调整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的资格条件。

第八条 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向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20%。

第九条 多个境外金融机构对非上市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合计达到或超过25%的,对该非上市金融机构按照外资金融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多个境外金融机构对上市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合计达到或超过25%的,对该上市金融机构仍按照中资金融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条 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由吸收投资的中资金融机构作为申请人,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

(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吸收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的,直接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批准;

(二)本条第一项规定以外的中资金融机构吸收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的,向所在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省级派出机构提出申请,经审核后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

第十一条 中资金融机构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吸收投资入股申请时,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中资金融机构吸收投资入股的申请书;

(二)中资金融机构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同意吸收投资的决议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三)境外金融机构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同意向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的决议;

(四)双方签定的意向性协议;

(五)境外金融机构最近三年的年报或经审计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

(六)境外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经营情况等资料;

(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的其他相关资料。

投资人为外国金融机构的,中资金融机构还应当提交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可的国际评级机构对该外国金融机构最近二年的评级报告和注册地金融监管当局的批准文件。

第十二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自接到完整的申请文件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决定不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境外金融机构应当在收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准决定后60个工作日内将资金足额划入中资金融机构账户,并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可的会计师事务所验证。

第十四条 中资金融机构因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而变更注册资本或股权结构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五条 中资金融机构违反本办法,擅自变更股东、调整股权结构的,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 已向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的境外金融机构增加持股比例的,适用本办法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 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适用本办法;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十八条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购买上市中资金融机构流通股不适用本办法。

第十九条 投资入股汽车金融公司,依照《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3年12月31日起施行。本办法施行前颁布的有关文件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